首页

百度

时间:2025-05-30 04:40:56 作者:“人工智能+”开辟就业新空间 浏览量:29456

  又有一批新职业、新工种上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公示,拟新增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很多新职业、新工种的出现,映射出产业变革新趋势、社会发展新需要。比如,拟增加的42个新工种中,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工种,在“动画制作员”职业下增设“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工种。这正是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迭代升级并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体现。

  人工智能加速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是深刻的。人工智能催生了大批新职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就业选择。根据行业报告数据,到2030年,我国AI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人。层出不穷的技术应用意味着新需求、新变化,让新职业拥有无限可能。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尤其是年轻劳动者可以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发挥才能、绽放光彩。

  另外,这些新就业岗位也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服务等领域,这将促使就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同时,一些传统岗位会被取代或转型,就业面临结构性挑战。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来临,越来越多的行业中出现人工智能的身影,一些行业及其从业者也开始享受到其带来的效率红利。面对越来越快的信息生产、传播、转化、更新过程,各行业从业者都需要积极拥抱新的时代,主动适应变化,提升就业竞争力。当下正值求职招聘高峰期,不少高校毕业生正朝着这些新职业方向努力。相信这些求职者已经在扩充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行业和岗位需求。

  对于广大劳动者而言,要想跟上人工智能时代的脚步,还有赖于政策支撑。近年来,我国着力优化人才培养结构,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增加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开发,培养人工智能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高校、企业也在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产业与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从社会保障层面来看,通过完善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政策、建立灵活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协商机制平台等措施可以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加强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增强人机协作,则可以从实践层面缓解当下面临的转型升级压力。

  (中国经济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我国科研人员国际上首次认证宇宙线起源

此外,按工程建设项目参加工伤保险的超龄从业人员,其工伤认定等按国家和四川省相关政策规定执行,不执行本《办法》规定;同一事故伤害,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待遇与本《办法》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不重复享受。

【央视快评】打造亚太发展的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北京市统计局表示,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高标准开展新业态探索和国际先进规则的本土孵化,2022年7月,京津冀地区首个新型国际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京贸兴”投入使用,为离岸贸易提供数智化合规服务,被评为2022年北京市第二批“两区”建设改革创新实践案例。上线一年多来,已为60余家银行和企业提供总额近70亿元的核查服务。自贸区任务清单全部实施,获评国家级、省市级4项最佳实践案例。

湖南推动周敦颐理学文化传承发展

《楚辞大典·第一编》首发 预计2025年完成全部三编出版

有记者致电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前往现场去处理,“已经去排查了。”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值班人员称,他们已经了解到这一事情,“目前已有执法人员在关注。我们会对涉事企业进行调查,请留意后续官方发布的通知或公告。”

王毅:坚持一中原则,就应该支持和平统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主人翁精神满怀热忱地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中来。在新征程上继续团结奋斗,必须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以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愿景激励人、鼓舞人、感召人,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凝聚起的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伟力。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